做好招商“加法”,高新区招商引资“质”“量”双提升
【6月8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建军赴上海参加FIC展会】
【6月16日,厦门客商来高新区参观考察】
二是激励政策+约束政策。印发《禹城市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政策(试行)》,鼓励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向型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国家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同时,严格项目准入,制定《高新区准入条件和限批清单》,明确入高新区项目亩均税收不得低于20万元、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禁止单一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房地产为主的综合体项目、工业地产项目、纯风电开发项目、社会资本投资的中小学教育项目以及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的“两高一资”项目等落地,并严格评审论证程序,所有入区项目都必须经高新区审核把关和项目论证评审领导小组评审论证,杜绝低效项目进驻。
【6月17日上午,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建军带领相关同志赴天津登门招商】
三是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打造 “高心服”服务品牌,从项目供地、审批、建设、运营等环节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贴心服务,并对区内60个重点项目分包到人,全员参与、一线督导、定期调度,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管,对停滞多年项目、低效用地项目进行清理,腾笼换鸟,以整体闲置、经营企业闲置土地、低税收企业为重点,全市动员、分类施治,集聚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全面提升亩产效益。今年,已启动整体闲置土地清理整治并收回2块土地、嫁接盘活3家企业;10个项目在企业闲置土地开工建设,12家企业制定税收递增计划。
【6月17日,江苏客商来高新区参观考察】
四是“走出去”+“请进来”。为推进项目洽谈,高新区瞄准济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尤其是针对济南及京津地区,深入研究剖析当地产业转移动态,了解外溢产业方向,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走出去洽谈项目,今年外出招商210余人次,邀请客商来禹考察280余人次。1至5月份,全市共有33个项目开工建设,26个项目签约落地,一半以上集中在高新区,平均投资强度在35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20万元以上,全部契合我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